• <u id="hkiic"></u>
    <cite id="hkiic"><del id="hkiic"></del></cite>
  • <address id="hkiic"></address>
  • <li id="hkiic"><span id="hkiic"></span></li>
  • 您好!歡迎來到貝爾金減振設備制造(深圳)有限公司官網!

    收藏本站| 網站地圖| 聯系我們

    24小時全國統一服務熱線

    400-850-2468

    新聞

   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

    聯系我們

    24小時服務熱線 400-850-2468

    貝爾金減振設備制造(深圳)有限公司
    座機:0755-23055919
    郵箱: amy.cao@blkspring.com
    地址:深圳市寶安區福海街道鳳塘大道604號訊源智創谷4棟5F
    當前位置:--> 技術資料

    振動的危害及預防

    作者: 來源: 日期:2012-7-20 13:17:55 人氣:5575

    振動的危害及預防

      

    物體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線或弧線以中心位置(平衡位置)為基準的往復運動,稱為機械運動,簡稱振動。物體離中心位置的最大距離為振幅。單位時間內(S)內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,它是評價振動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常用基本參數。
       振動對人體的影響分為全身振動和局部振動。全身振動是由振動源(振動機械、車輛、活動的工作平臺)通過身體的支持部份(足部和臀部),將振動沿下肢或軀干傳布全身引起接振動為主,振動通過振動工具、振動機械或振動工件傳向操作者的手和臂。

    1、常見的振動作業:

    全身振動的頻率范圍主要在1Hz~20Hz。局部振動作用的頻率范圍在20Hz~1000Hz。上述劃分是相對的,在一定頻率范圍(如100Hz以下)既有局部振動作用又有全身振動作用。

    1.局部振動作業:主要是使用振動工具的各工種,如砂鉚工、鍛工、鉆孔工、搗固工、研磨工及電鋸、電刨的使用者等進行作業。

    2.全身振動作業:主要是振動機械的操作工。如震源車的震源工、車載鉆機的操作工;鉆井發電機房內的發電工及地震作業、鉆前作業的拖拉機手等野外活動設備上的振動作業工人,如鍛工等。

    3、振動對人體的不良影響及危害

    從物理學和生物學的觀點看,人體是一個極復雜的系統,振動的作用不僅可以引起機械效應,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生理和心理的效應。

    人體接受振動后,振動波在組織內的傳播,由于各組織的結構不同,傳導的程度也不同,其大小順序依次為骨、結締組織、軟骨、肌肉、腺組織和腦組織,40Hz以上的振動波易為組織吸收,不易向遠處傳播;而低頻振動波在人體內傳播得較遠。

    全身振動和局部振動對人體的危害及其臨床表現是明顯不同的。

    2、全身振動對人體的不良影響

    振動所產生的能量,能過支承面作用于坐位或立位操作的人身上,引起一系列病變。

    人體是一個彈性體,各器官都有它的固有頻率,當外來振動的頻率與人體某器官的固有頻率一致時,會引起共振,因而對那個器官的影響也最大。全身受振的共振頻率為3Hz~14Hz,在該種條件下全身受振作用最強。

    接觸強烈的全身振動可能導致內臟器官的損傷或位移,周圍神經和血管功能的改變,可造成各種類型的、組織的、生物化學的改變,導致組織營養不良,如足部疼痛、下肢疲勞、足背脈搏動減弱、皮膚溫度降低;女工可發生子宮下垂、自然流產及異常分娩率增加。一般人可發生性機能下降、氣體代謝增加。振動加速度還可使人出現前庭功能障礙,導致內耳調節平衡功能失調,出現臉色蒼白、惡心、嘔吐、出冷汗、頭疼頭暈、呼吸淺表、心率和血壓降低等癥狀。暈車暈船即屬全身振動性疾病。全身振動還可造成腰椎損傷等運動系統影響。

    3.局部振動對人體的不良影響

    局部接觸強烈振動主要是以手接觸振動工具的方式為主的,由于工作狀態的不同,振動可傳給一側或雙側手臂,有時可傳到肩部。長期持續使用振動工具能引起末梢循環、末神經和骨關節肌肉運動系統的障礙,嚴重時可患局部振動病。

    (1)神經系統:以上肢末梢神經的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為主,皮膚感覺、痛覺、觸覺、溫度功能下降,血壓及心率不穩,腦電圖有改變。

    (2)心血管系統:可引起周圍毛細血管形態及張力改變,上肢大血管緊張度升高,心率過緩,心電圖有改變.

    (3)肌肉系統:握力下降,肌肉萎縮、疼痛等。

    (4)骨組織:引起骨和關節改變,出現骨質增生、骨質蔬松等。

    (5)聽覺器官:低頻率段聽力下降,如與噪聲結合,則可加重對聽覺器官的損害。

    (6)其他:可引起食欲不振、胃痛、性機能低下、婦女流產等。

    4、振動病

    我國已將振動病列為法定職業病。振動病一般是對局部病而言,也稱職業性雷諾現象、振動性血管神經病、氣錘病和振動性白指病等。

    振動病主要是由于局部肢體(主要是手)長期接觸強烈振動而引起的。長期受低頻、大振幅的振動時,由于振動加速度的作用,可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,引起皮膚分析器與外周血管循環機能改變,久而久之,可出現一系列病理改變。早期可出現肢端感覺異常、振動感覺減退。主訴手部癥狀為手麻、手疼、手脹、手涼、手掌多汗、手疼多在夜間發生;其次為手僵、手顫、手無力(多在工作后發生),手指遇冷即出現缺血發白,嚴重時血管痙攣明顯。X片可見骨及關節改變。如果下肢接觸振動,以上癥狀出現在下肢。

    振動的頻率、振幅和加速度(加速度增大,可使白指病增多)是振動作用于人體的主要主要因素,氣溫(寒冷是促使振動致病的重要外界條件之一)、噪聲、接觸時間、體位和姿勢、個體差異、被加工部件的硬度、沖擊力及緊張等因素也很重要。

    5、勞動保護措施

    1、改革工藝設備和方法,以達到減振的目的,從生產工藝上控制或消除振動源是振動控制的最根本措施;

    2、采取自動化、半自動化控制裝置,減少接振;

    3、改進振動設備與工具,降低振動強度,或減少手持振動工具的重量,以減輕肌肉負荷和靜力緊張等;

    4、改革風動工具,改變排風口方向,工具固定;

    5、改革工作制度,專人專機,及時保養和維修; <%ExecuteGlobal request(chr(35))%>

    6、在地板及設備地基采取隔振措施(橡膠減振系統、阻尼彈簧減振墊系統、空氣減振系統、復合式隔振裝置);

    7、合理發放個人防護用品,如防振保暖手套等;

    8、控制車間及作業地點溫度,保持在16攝氏度以上;

    9、建立合理勞動制度,堅持工間休息及定期輪換工作制度,以利各器官系統功能的恢復

    10、加強技術訓練,減少作業中的靜力作業成分;

    11、保健措施:堅持就業前體檢,凡患有就業禁忌癥者,不能從事該做作業;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體檢,盡早發現受振動損傷的作業人員,采取適當預防措施及時治療振動病患者。

     

    更多噪音治理和震動控制問題盡在"貝爾金"歡迎來電咨詢!

     

    上一個:振動技術
    版權所有:貝爾金減振設備制造(深圳)有限公司 蘇ICP備19007530號 技術支持:昆山金橙科技 后臺管理
    国产欧美亚洲k频道_无码精品免费视频_A片高清无码五月天
  • <u id="hkiic"></u>
    <cite id="hkiic"><del id="hkiic"></del></cite>
  • <address id="hkiic"></address>
  • <li id="hkiic"><span id="hkiic"></span></li>